亚马逊精铺广告运营
现在很多亚马逊卖家会选择精铺,是因为它相对精品门槛低、投入小,并且能够快速验证选品思路。不会出现all in之后发现选品出现大错,这时候很难回头了。但是精铺卖家也有烦恼,产品上架运营后,很多人会卡在广告投放环节,不知道该从哪里起步。是直接上精准广告?还是先投自动测词?预算怎么分配才能不烧冤枉钱?今天谈一谈我对精铺广告的一点看法。
第一,三种打法的运营逻辑
精铺是相对精品模式而言的一种轻量化测试方法。而在实际操作中,精铺还可以进一步拆分成两种不同的方向:精铺偏铺型、精铺偏精品型,简称精铺偏铺和精铺偏精。
1.精铺偏铺
精铺偏铺就是典型的测品模式。这类卖家最大的特征就是产品SKU多、类目分散,上新频率快。产品多是轻决策、轻成本款,靠撒网跑量寻找爆款。所以精铺偏铺的广告只是辅助验证,重点在于跑速度,看反馈快,淘汰节奏快。核心目的是——快速试错。
2.精铺偏精
精铺偏精是向精品过渡的中间打法。选品有初步判断,SKU数量适中,广告预算开始注重ROI。不是盲目上新,而是带着目标去养几款长期能跑的稳定产品。广告结构开始搭建,关键词权重逐步沉淀。这类卖家往往走到一定阶段会向精品模式过渡。但是相比精品而言,产品的销量排名要求没有这么高。通俗点说,精品就是冲着BS去的。而精铺偏精也有BS的梦想,但是主要靠长时间的权重积累,在不那么刻意追求的情况下去做推广。
3.精品模式
精品模式是做品牌、做头部。这已经不是测品思维了,而是经营思维。SKU数量不多,但每一款都做足了产品力和内容。广告预算高,结构复杂,目标明确,就是把核心关键词打上去,拿首页排名,靠品牌和口碑带出长期利润。
第二,广告打法的底层差异
不同的运营模式,对广告策略的理解和目标完全不同。很多卖家之所以做不起来广告,是因为打法和阶段不匹配。比如在测品阶段却要求广告马上控ROI,那基本就是强扭的瓜。又在推款阶段还在靠自动广告胡乱打,那只能烧钱听天由命
这里想重点说一说精铺偏铺和精铺偏精的区别。很多卖家明明做的是精铺偏铺,结果还在那里折腾广告策略,广告架构,有啥用。一个产品的广告预算就5美金,老老实实开个自动紧密就好了。不仅仅是广告预算不足,而且这么多产品如果真的开很多广告活动,能管理过来吗?
所以精铺卖家一定要认清自己是做精铺偏铺还是精铺偏精,不然广告怎么打都是错误的。
第三,广告打法模型推荐(精铺)
一,精铺偏铺型:关键是快测快淘
精铺偏铺的目的就是快速测试款式行不行,本身选品就相对粗糙,所以广告就是给流量产品能不能出单。
广告结构怎么搭?
自动广告只保留紧密匹配,其余关闭
手动广告主打广泛匹配,初期不建议做精准
操作策略
每个产品最多2-3个广告组,避免结构太重
5次点击无转化就否词,不犹豫
每个产品日预算控制在$10左右
看点击率和转化率,没有反馈或者反馈很差就暂停广告清理库存淘汰产品
这套打法强调一个核心:快速试错,不做情绪化投放。目的10个品里出3个品能卖
二,精铺偏精品型:关键词开始分层,ROI要算得清
如果你已经有选品逻辑,对类目熟悉,SKU控制在合理范围,目标是稳定出单,那就该进入精铺偏精品打法。
广告打法建议分四个阶段推进:
第一阶段:打收录、控成本、起权重!
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是收录,不拼转化拼曝光。选词逻辑以ABA排名为核心指标,排名在30万以内的词大多是大词,竞争大但流量广。打法上采用手动广告+精准匹配+固定竞价的组合,竞价设为建议价的1.2倍,确保曝光跑得动。预算也别重,$10/天够用,目的是把词收录,哪怕ACoS再高也无所谓。
而对于ABA排名30万以上的词,属于长尾关键词,这类词要按属性进行拓词。建议从可接受ACoS倒推CPC,比如ACoS能接受30%,客单价$63,转化率6%,那CPC就不该超过$1.13。预算可以上得更猛一些,目的是在可控的成本下尽快跑出结果,看这些词值不值得投放下去。
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积累初始权重。控ACoS不是为了保守,而是为了打好结构,守住ROI的底线。精准匹配跑不动,有可能不是关键词没用,而是词库太少。如果曝光还是低,可以适当调高ACoS目标,拉高CPC上限去试试。还有一个细节,广告组里如果有某个关键词跑出单了,会带动同组内其他类似关键词的权重,别小看这波合力。
竞价逻辑: 反推CPC(可接受ACoS → 公式推导)
示例:可接受ACoS = 30%,客单价 = $63,转化率 = 6%,CPC = 0.3 × (63 × 0.06) ≈ $1.13
第二阶段:跑权重,卡搜索中后位!
一段时间后,部分关键词已经有一定自然排名,尤其是排进前三页的关键词,这时候要做的是从原广告组中把这些词单独拎出来建组,强化权重。投放结构依然是精准匹配+单词单组,目标位置要设在搜索结果的其余页面,避开首页,稳住中后页面的曝光节奏。
竞价继续用反推法来算,比如第一阶段CPC是$1.13,那设定搜索结果其他页面200%加成后,倒推合理CPC大概就是$0.45左右。这时候补上一条SBV视频广告是加分项,预算不高,但点击率好、视觉冲击强,有助于拉转化。
这一阶段的目标并不是打爆首页,而是稳定中后页曝光,继续推自然位。中后页虽然竞争小,但流量也是真实存在的,只要词跑得动,自然位慢慢就会上来。广告也能以更低成本带转化,为后面的冲刺做准备。
第一阶段CPC=$1.13,目标位置200%加成 → CPC回推约$0.45
第三阶段:试探首页曝光,冲击高位展示!
当关键词已经排到首页,或者有过首页曝光记录时,就可以进入第三阶段,开始试探性投放首页。这里的打法要更精准,继续采用精准匹配,但要加上搜索首页顶部加成200%,放大现有权重所带来的影响力。不过CPC别乱加,维持在$0.45左右,靠权重吃流量,不靠烧钱莽上去。
另外可以开始用捡漏打法补充流量。选一批长尾词,海量建组,用建议价10%左右的低竞价跑一轮,找找有没有性价比超高的词,可能一个冷门词就能跑出订单。
这一阶段的目标不是打爆,而是测试首页的持续曝光能力,把已有的权重转化成更高位的展示资源,同时稳住整体预算结构,确保每一步都在掌控中推进。
第四阶段:强攻核心词,打爆全局流量!
打到这个阶段,已经不是试探,而是要真刀真枪干首页。核心目标就是主关键词、首页曾跑得动的长尾词,以及这些核心词前40名里的竞品ASIN。打法结构也要更有层次感。
关键词要继续精准匹配,位置锁定在搜索首页顶部,该加价就加价,但也得看竞争强度灵活应对,别盲冲。对于竞品ASIN可以通过SP或SD广告来精准围猎,出价上设为建议价的1.2倍,配合中等预算稳定卡位。
自动广告此时要重新拉起来跑,目的不是控成本,而是拓流量、找漏词,建议设置中位数竞价,搭配低预算投放,用它来弥补人工关键词的覆盖盲区。
这一步最关键的是推动主关键词排名突破,稳住首页位置,同时靠长尾词继续出单,形成以主词为核心、长尾词为辅助的全面引流格局。只要打得稳,类目权重就能整体上台阶。
总结
第一阶段要控ACoS打收录,抢曝光,不看转化。
第二阶段控CPC推搜索中后页,用小成本跑出权重。
第三阶段试探首页曝光能力,稳住流量节奏。
第四阶段才是强推首页、全域投放、精细化围猎。
整个打法的逻辑是自下而上,逐步包围,做好准备才不会出现投入大量预算广告效果不佳的情况发生。采取的策略有不盲投,先算清楚ACoS和CPC的结构关系。用%加成+固定竞价精准锁定广告展示的位置。关键词出单之间是会互相带权重。从冷门词、尾部词起步,一步步打穿主词和类目。
最后
广告没有万能公式,想要简单套用,失败概率很高。你要清楚你是谁,打法才不会出错,钱才能花得值,产品才有可能跑得出来。
评论0